江南,就是这样一块面积不 大的区域,却似乎集中了中国人 对美好事物的全部想象。许多地 方都被冠以“某某江南”“小江 南”,例如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北 朝时期,“塞上江南”的名号就给 了宁夏平原,“周宣政二年破陈将 吴明彻,迁其人于灵州。其江左 之人,崇礼好学,因谓之塞北江 南”。
时至今日,CQ9[电子中国]官方网站的地理视野 已经极为扩大,对中国的自然景 观、人文景观的多样性有了更多 认识,却仍有许多人将西藏林芝、 新疆伊犁这两个文化、地理与江 南差异极大的地方分别称为“西 藏江南”“塞外江南”。中国人为 何如此偏爱江南,甚至延续千年 之久,至今不衰?
事实上,与其他区域不同的 是,江南的崛起并非一时、一地之 功,而是在一千余年间几大城市 轮番发力,将江南逐步推向经济、 文化上的。
1、运河时代
从公元605年至公元610年,隋 朝相继开凿通济渠、永济渠、山阳渎 和江南运河,它们共同组成了长度 超过 2000 千米的大运河,海河、黄 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被 连为一体。
而江南地区原本就是河湖密 集、水网交错,运河的修建将这些天 然河道连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 它连接村落,串起城镇。
江南的钱粮、物产通过运河水 系汇集到长江北岸的扬州,再通过 扬州转运全国,北方的人才也经扬 州直下江南。
运河舟楫往来,穿行如梭,扬州 商贾云集、店铺林立,逐渐成为全国 的经济、文化中心。
到了唐代,朝廷继续疏浚运河, 扬州经济、文化持续繁盛,“烟花三 月下扬州”在当时文人骚客间广为 流行。
中晚唐诗人尤爱扬州,曾在扬 州做官的杜牧留下多篇诗作,写尽 扬州的富庶、繁华,也写尽扬州的浪 漫、多情。“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 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 何处教吹箫。”
2、钱塘江时代
当历史步入宋代,中国的经济 开发持续向南推进,江南的中心也 从长江沿岸向南转移,另一条大江 出场了,江南随之进入新的历史时 期。
钱塘江发源于安徽境内,其杭 州段河道蜿蜒曲折,故又称“浙江” “之江”。
一方面它通过浙东运河连接宁 波、绍兴,另一方面又与大运河的最 南端相交,将浙北城镇纳入大运河 水网,而杭州便是其中的交点。 拥有如此便利交通的杭州,日 益成为钱塘江两岸的货物集散地。 “舟辑辐辏,望之不见首尾”。
靖康之乱后,金兵的锋芒将南 京和扬州变成前线,杭州既远离长 江又有钱塘江的水运供给,开始进 入南宋朝廷的视线。公元 1138 年, 一度从逃往海上的宋高宗最终下定 决心定都杭州。
随宋廷南下的“四方之民”,“云 集两浙,百倍于常”,人口的增加再 次加速江南的垦殖,皇帝也亲自躬 耕以劝农桑。
人口 、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 钱塘江时代的江南开始在经济、文 化上彻底超越北方。古人曾这样感 慨南北局面的翻转:“维南多士,栉 比周行,北客凋零,晓星相望”“公卿 将相,大抵多江浙闽蜀之人”。
杭州一跃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城 市,人烟辐辏、车马喧嚣。南宋诗人 范成大的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 杭”更是让杭州超越了普通城市成 为中国文士心目中的理想国。
城市里最有才情的管理者,围 绕杭州西部一个数平方千米的湖泊 兴修水利、铺设路桥。历经数代人 的不断营建最终打造出了中国知名 度最高的城市景观湖——西湖。
正所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 浓抹总相宜”。
3、太湖时代
明清时期,江南迎来太湖时 代。太湖位于江南腹心、面积约 2400 平方千米,比深圳市面积还要 大1/5,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周 围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均与它勾 通相连,浩荡的太湖水将江南小桥 流水的秀气一扫而空,变得辽阔、浩 瀚。
太湖流域腹地的苏州,凭借丰 富的物产、便捷的交通以及稠密的 人口,开始走上一条与之前几个城 市主要依靠行政因素驱动完全不同 的道路,这便是以工商立城。
宋元之后,桑、棉的种植在江南 日益普遍加上区域交通优势,它们 可以很快聚集到市镇经过粗加工行 销全国,远高于粮食生产的收益又 进一步刺激其扩张。至明清时以苏 州为核心的江南丝绸、棉布生产居 全国之首,各地的商贾竞相云集苏 州。
乾隆时苏州城东几乎家家户户 从事丝织业,全城纺机不少于 1 万 张,染坊约 300 到 400 家,工匠们甚 至开始仿制西方的眼镜、万花筒,其 他诸如食品加工、成衣、日用百货、 造纸印刷、珠宝、玉器、铁器加工等 等也都分门别类,日趋专业。
苏州的繁盛也带动了周围市镇 的快速发展,例如吴江的震泽镇,元 代时仅为一小村落,居民不过几十 家,到明末已然发展成为拥有五万 人口的大镇。著名的周庄、同里也 都是在明清时期壮大起来,江南形 成了市镇、城市如众星拱月的局面。
富裕之后的江南生活全面走向 物质精致化,士大夫们建造起大大 小小的私家园林,几乎成为中国人 “诗意栖居”的理想模板。
物质精致化的同时是文化的精 致,尤其是江南女性文化在太湖时 代达到鼎盛,出现了柳如是、徐灿、 贺双卿、陈端生、沈善宝等数十名女 性诗人、词人,并在全国形成一种江 南“多才女”的形象,这些女性对江 南在全国的“温婉”形象贡献巨大, 在全国几乎找不出第二个类似的地 方。
富庶、精致、才女就像三个标签 让太湖时代的江南进入了全盛时 期。江南也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 “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