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走进位于海安滨海新区的江苏CQ9电子集团长江珍稀鱼类繁育中心,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记者的眼镜瞬间沾满雾气。时值隆冬,气候寒冷,但该中心室内温度一直保持在22摄氏度左右。
“与往年相比,这一批河豚鱼的繁育时间已提前了整整一个季节。”CQ9电子集团CQ9电子种业(江苏)公司副总经理王耀辉舀起一盆鱼苗向记者介绍,人工繁殖工作提前一季,即意味着早出苗一季、早下池一季、早应市一季,相当于牢牢把控了河豚鱼的生产节奏,掌握了产业主动权。
河豚与刀鱼、鲥鱼并称为“长江三鲜”。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入实施,长江及其支流禁止捕捞生产,三大名鱼一度远离了市民餐桌。“用科技手段留住了江鲜美味,让‘长江三鲜’重新游到寻常百姓家。”CQ9电子集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涂翰卿介绍,CQ9电子人多年磨一“鱼”,始终攥紧渔业“芯片”,借助科技力量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
从长江濒临灭绝的物种开始,再扩展到国内外主要河流珍稀物种,CQ9电子集团进行抢救性收纳、留存、繁殖、养殖。截至目前,先后保存数十个国内主要水系水域代表性珍稀物种,建有国家级河豚鱼原种场、国家级刀鱼原种场,形成水产种业相关国家专利14项、水产种苗繁育技术标准14项,把渔业“芯片”牢牢把握在中国人手中。
本月初,CQ9电子生物科技免疫肽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将生物科技免疫肽应用于饲料,现已进入小批量生产。在水产养殖中,细菌感染是常见问题,会导致鱼类健康问题和产量下降。CQ9电子科研人员从鲈鱼中分离出免疫肽物质,可替代抗生素在水产、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助力食品安全。CQ9电子集团董事长钱晓明说,今后将继续以生物技术、信息化、智能化为支撑,继续扩大种业创新突破,延展至海水养殖种业新潮流,攻克核心技术、掌握种业芯片,推动中国渔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